nv0410
总版主
总版主
  • UID76
  • 粉丝0
  • 关注0
  • 发文数114
阅读:1595回复:0

“全面小康”的武汉模样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1-07-13 14:34
青山区冶金街道现代花园社区“岔巴子”志愿者服务队在小区内巡逻。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小康生活”该是个啥样子?党擘画的轮廓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读者或许会问:“小康生活”到底是个啥样子?走进武汉的市民家庭、村头巷尾、企业社区,带你感受“小康该有的模样”。
      ●昔日重点贫困村如今村湾美产业兴村民:奔出好生活,我们很幸福
     7月1日上午,黄陂区蔡榨街杨九河村,远山如黛、林木葱茏。500亩连片太空莲种植示范基地里荷香四溢,饱满的籽莲即将成熟,丰收的果实又将给村民们带来一拨好收成。杨九河村,这个全市曾经的重点贫困村,已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脱贫攻坚为村里精准施策“摘穷帽”,能人回乡为村里引入资金“兴产业”,乡村建设让村里换新颜“靓起来”……奔向全面小康的“一池春水”,在杨九河村村民们心中,荡起真真切切的幸福涟漪。当天收看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村民何有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戴上遮阳帽、拿起扫帚,她说:“好日子人人都要珍惜,我去把进湾的路再打扫一遍,一定要把村里卫生搞得干干净净,给村里争光。”何有珍家曾因丈夫意外残疾致贫,儿子面临辍学。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帮助她家改造危房,为她安排保洁员的岗位,落实孩子每年3500元的助学补贴,让何有珍一家人的生活逐年改善。“儿子去年从湖北经济学院顺利毕业,边上班边准备考研。”何有珍说,现在自己和老伴在村里的基地打工,村里还安排她做保洁员增加收入。“家里5亩农田,种着水稻、花生,医疗有保障,儿子又争气,我们很幸福!”“以前愁一日三餐吃不饱,现在家里有‘羊群’,餐餐吃得好,快活得很。”临近中午,村里的“羊倌儿”邓朋超,赶着羊群往家里走。邓朋超现在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还经常帮助邻村村民解决一些养羊方面的问题。村湾美了、产业兴了、农民富了,2018年底,杨九河村整村脱贫出列。80后“回乡能人”余磊,响应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返乡当起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担任杨九河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该村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筑牢特色产业。余磊介绍,杨九河村耕地面积中,九成面积是水田和水面,村两委和武汉警备区驻村工作队请来农业专家把脉,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太空莲种植基地500余亩。村里引进的太空莲品质优产量高,具有可观经济价值,每年莲子采收,都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不少村民也种起莲子,王杏娥今年种植了10多亩太空莲,预计能产干莲子近4000斤,收入将比去年翻番。太空莲不仅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还具有良好的生态、观赏价值。村里借势搞起了旅游,开展采摘和农家乐,吸引市民下乡享受田园风光。该村还成为全市“国企联村”行动首批结对村,由武汉金控集团负责联村结对。目前“杨九河产业发展中心”已经挂牌。
      ●从实习生到千万元订单团队负责人他的幸福感是点亮城市
      在位于福建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永久举办地——东湖数字小镇,智能高低压设备平稳运行;在900公里外的武汉盛隆电气,工程师们正在进行远程维护。
      该项目年轻的负责人万亮介绍:“原计划需要50多个人管理园区系统,盛隆电气自研的智慧系统进入后,最多只需要10个人。这一数字产业国家战略示范工程,真正实现了市场引领!”
      盛隆电气是智能电网及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从2012年起连续8年当选为武汉百强企业。正是在2012年,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万亮,进入盛隆实习,次年成为盛隆的电气设计工程师。这个孝感来的孩子,留在了武汉。
从基层干起,他跟随企业发展壮大,走上管理岗位。盛隆从湖北第一家经济联合体企业到科技创新驱动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供应商,从智能用电领军企业到智慧城市建设者,万亮一路见证。
      2017年盛隆电气举办的首届盛博会上,经合作伙伴引荐,万亮接触到福建东湖数字小镇项目。凭借技术研发优势、系统的解决方案,最终,小镇上1座政府开闭所、1座园区开闭所、6座大型中心配电所均由盛隆电气承建。他们自主研发的智能高低压设备、直流屏、户外全绝缘柜等核心产品悉数上阵,拿下了超过2000万元的大订单。
    “我们不断攻克技术门槛,突破不同的工业应用场景,企业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长。”31岁的万亮现在是企业大客户处经理,他说,“最开心的就是‘签单时刻’,我们的自主创新技术及方案不断征服行业巨头!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只要努力拼搏,就能和城市、与企业一起收获发展红利,就能成为追梦人,做各自领域的‘平凡英雄’。”
     今年以来,盛隆电气月均订单产值同比增长都在30%以上。
      近年来,他们承担了福建东湖数字小镇、河北邢台园博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篮球世界杯北京赛区等标杆项目,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为之瞩目。他们的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30多个国家有销售与服务网络,拥有近万名员工。
     万亮等一批批“新光谷人”在企业快速成长。万亮在光谷成家立业、买车买房。他的团队刚刚中标了一个千万元标的的锂电池生产线高低压成套柜设备项目订单。“在这个领域,对于开关柜的开断电流工艺挑战极大,但盛隆能做到!”
     他信心满满:“作为一名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我最大的获得感就是看到盛隆‘点亮’城市。未来,我要对孩子说:看,那是爸爸做的工程,亮不亮?”
     ●低保兜住了人生的“谷底”他从贫病中挣脱成为 一名金牌销售
      6月30日上午8时,高浩拎着公文包从小区走出来。
      每天早上,他都要去光谷的公司总部做业务培训。
      谁能想到,这个衣着体面、工作收入较好的中年男人,几年前竟要靠低保来兜底。
    “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的低保政策,我可能现在还陷入不幸遭遇的泥潭无法自拔。虽然我受到低保救助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是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对我的帮助,让我终生难忘。”说起往事,43岁的高浩十分动情。
     2013年,高浩碰到企业改制,离开了单位。一时没有找到新工作,自己不幸又患上了肺结核,同时家庭遭遇变故……所有的压力集中起来,骤然袭向这个男人。
     社区网格员了解到情况后,上门走访。高浩面子上过不去,不好意思接受低保帮助。“当时我就想,自己还年轻,我要靠自己,思想钻进了死胡同。”经过社区党员干部悉心开导,高浩第一次领取到了武汉城市低保。
     没有房子住,他和女儿在外租房子生活。了解政策后,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还可以申请公租房。这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让这个男人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贴心关爱。现在回想起来,高浩说,那时既高兴也难受,高兴的是虽然自己生病了,没有收入,但有了低保,生活和医药费有了保障,女儿上学也有一些补助政策,缓解了困境;难过的是,自己还年轻,并不想靠低保生活。在治疗好身体疾病后,高浩希望有人能帮助他、推荐他就业。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想法后,积极联系社会资源。2014年、2015年,他们先后为高浩介绍了几份工作。经过面试、试用期,每次他都没有坚持下来。后来,社区低保干事李娇兰就找高浩谈心,问他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最后在几方撮合下,高浩成了中国平安的一名保险经纪。
     待人细心真诚,能说会道,高浩如鱼得水。
    “我还记得2016年初,我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奖金,虽然只有几千块钱,但是我觉得像重生了一样,心里格外放松。那一刻,我知道我从糟糕生活的泥潭里爬出来了。”拿到奖金的那个月,高浩高高兴兴来到社区,请工作人员为他办理退出低保的手续。
     现在,高浩连续几年都是平安保险的金牌销售。“我现在年收入至少20万元,你可以看看我的纳税单。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切实管用。没有这样的政策,我可能永远无法从窘迫生活的泥潭中挣扎出来。”
      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低保是政府兜底性保障,但是对进入低保的人,政府部门并不是给钱就算完成救助帮扶了,还会上门了解帮扶对象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推荐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让他们摆脱贫困。同时,工作人员在入户过程中还积极掌握贫困户的就业需求,整合资源,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有效的就业岗位。
      ●从臭水沟到景观渠青山一号明渠映照“不简单的旅程”
“渠间活水清如许,绿树红花照人行。”家住青山区青馨居的黄清翠阿姨,要把自己“瞎改”的诗,献给家门口的水渠——青山一号明渠。她家距离明渠步行时间只需3分钟,她说,自己是这条明渠蝶变最真切的见证者之一。
2018年8月28日,青山一号明渠通水。伴随着挖掘机掘动,挡水土堤开出豁口,来自青山港、青山二号明渠的活水,全部汇入这条明渠,直奔武钢厂区而去。居民欢呼雀跃,一号明渠的命运就此扭转。
此次“变身”前,一号明渠是一条建成30多年的老渠,用于向武钢厂区输送生产用水,年久失修,河道狭窄。周边棚户扎堆,有人开荒种菜,排污口直通渠内,导致河道淤泥壅塞,水质变差,周边滋生蚊蝇,气味难闻。
“因为环境恶劣,不少人都选择去更远的地方买房子、过生活。”同是家住明渠附近的杨慧阿姨体会深刻。刚到此处居住的那些日子,出门总要绕开一号明渠,宁愿多走路,也不想闻臭味。“尤其是夏天,低层住户都把窗户关起来。”
如今的一号明渠,再也不是往日模样。在现场看见,渠道已拓宽拓深,两侧新植各类乔木、灌木,绿化质量显著提升,一年四季都有花开,人行园中绿意盎然。“自从一号明渠整治提升后,每天傍晚时分,我经常在那儿和朋友们锻炼身体。”杨慧阿姨激动地说。
棚房改成了景观步道,臭水沟化身景观渠,“这一切改变都是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胡友明作为一名老青山人,前几年搬到青馨居小区居住。“我这个人特别在意环境,哪里住得舒服哪里就让我羡慕。”胡友明说,他以前就经常在这一带转悠,如今住了进来,得偿所愿。
他拿出手机,展示当时拍下的照片。“以前的环境和现在没法比,看老照片,老青山人都不敢相信。”照片中除了一条流淌的深色沟渠,再也找不到现在这明渠的任何“有价值线索”。胡友明说,以前他带小孙子出门玩,往往要走好远,“现在公园就在我的家门口!”
一号明渠综合整治项目作为武汉市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之一,不仅让明渠整体大变样,更提升了沿线景观及绿化。为满足周边居民休闲需要,还配建了景石和景观桥,让周边市民休闲打卡好自在。
该项目施工方、武钢绿色城市技术发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山一号明渠是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的一部分,与青山港、青山二号明渠连通后,这一带的居民不仅可以饮上“长江水”,还能进一步享受全新的生态河渠景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种奋斗,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业,而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永不止步的事业。”
●“灯亮了、路畅了,小区更安全了”人人出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家”
7月1日早上6时30分,梅立富下楼锻炼。虽然80岁了,身体硬朗的他能够在小广场转上30圈。随着改造工程完工,小区内的活动场地越来越宽敞,梅立富说:“这么漂亮的地方,我走得有劲!”
梅立富是青山区冶金街道现代花园社区A区居民,小区1999年建成,他2017年搬来。梅立富回忆说:“刚搬来时,小区内道路很窄,出入口只能通行一辆车。路灯也很暗,下水道经常堵塞,到处都是蚊虫。”2020年8月,A区开始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现在样貌焕然一新。
小区道路全部铺了沥青并划了线。小区中心是一个圆形广场,周围装饰着红色的文化走廊。广场西边是一个木制凉亭。小区北边围墙旁,成排的非机动车停车棚整齐漂亮。据介绍,车棚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最多可容纳300多辆电动车。
最让梅立富高兴的,是小区正在建设的党员群众服务驿站。现代花园社区面积大,有A、B、C三个小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C区,A区的居民到社区办事、参加活动不太方便。社区副书记徐志琴介绍,收集到居民的建议后,社区将建设A区小区驿站列入了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中。
目前,驿站正在进行内部软装。梅立富没事就喜欢到驿站的施工现场转转,他要看看工程进展如何。驿站建成后有200多平方米。一楼是“邻里会客厅”,可以在这里纳凉、看电影、学习。二楼有政务服务中心,社区网格员在此办公,居民办理相关业务可以不出小区。
好环境需要维持。现代花园社区党委探索出“现代·理想·家”的理念,引导居民共同打造美好社区。
A区居民段素芳今年70岁,她是社区“岔巴子”志愿服务队成员,每周定期在小区内巡逻。如发现安全隐患、乱堆乱放等,段素芳和队员们都会及时处理。
段素芳是居民心中的热心大姐。小区改造粉刷外立面时,有油漆溅到居民窗户上了,有些人想要施工队帮忙清理。“小区改造,每个居民都应该出一份力。”居民向段素芳反映后,她不仅给他们讲道理,自己还带头清理了自家窗户上的油漆点。大家都愿意听她的,问题迎刃而解。
段素芳还是小区的活动积极分子。每天早上,她都和小区的姐妹们去青山公园打太极,扇子舞、太极剑样样精通。在现代花园A区,各种特色活动是小区的一大特色。据了解,小区有同鑫舞龙队、红色百年宣讲团、唱响合唱队等多支文艺团队。段素芳笑道:“昨天还有朋友给我打趣,说羡慕我们小区,我们小区活动太多了。”
徐志琴介绍,通过开展各色活动,让有共同爱好的居民形成“同趣圈”,建立起熟人小区。段素芳说:“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社区治理顺畅,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家’。”
●精神文化上的享受很充裕也很多元琴台音乐厅和大剧院大多数演出她都看过
“在武汉就能看到这么富有陕西地域特色的作品,真是太棒了!音乐会中还融入了唢呐和陕北说书,令人耳目一新。”6月30日晚,在琴台音乐厅,刚刚看完由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创排的《光芒》,胡厚清激动不已。
今年60岁的胡厚清是一位资深文艺爱好者,琴台音乐厅、大剧院的大多数演出她都看过。胡厚清回忆起第一次走进琴台大剧院的场景:“那时琴台音乐厅还没有建起来,我就在琴台大剧院观看‘打开艺术之门’的演出。当时看到一张票只要10元钱,我就果断买了。”
胡厚清说,十多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走进剧场。此后,她密切关注琴台的动态,只要有名家名团来汉演出,她就买票去现场捧场。
胡厚清回忆道,琴台音乐厅运营后,她在音乐厅观看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等众多国外知名乐团,以及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中国电影交响乐团等在内的国内一流乐团来汉的演出。“琴台音乐厅的金色大厅建得真是好,音响效果也不错,在全国都是有名的。”胡厚清说。
除了音乐,胡厚清对戏曲、戏剧也多有涉猎。她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收音机里听得最多的就是八大样板戏,可现在传统戏、现代戏,包括话剧,都可以在家门口‘一网打尽’了。”胡厚清说,今年上半年“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在汉举行,她同很多戏迷是一部一部地追。“都是全国优秀剧团的精彩剧目,还有3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同台带来名家名段演唱会,这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随着武汉话剧市场的逐年升温,大批名团佳作陆续来汉上演。说起今年4月著名导演赖声川的经典剧作《如梦之梦》来汉演出的场景,胡厚清说:“现场真是太火爆了,好多外地人赶到武汉看演出。”
而现在在武汉,不仅在剧场可欣赏全国戏曲名家名团的演出,武汉市专业文艺院团还将演出送进景区、街区,为全国到武汉来打卡的游客提供便利。“一到节假日,和朋友去景区玩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里面不乏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和国家一级演员。特别是外地的朋友来汉旅游,真的是一举两得。”胡厚清说。
常年看这么多演出的胡厚清还分享了她的省钱小妙招。她说:“我在‘武汉文惠通’上,每年积分兑换可以拿到300元的补贴。”此外,胡厚清从50岁起就在硚口区老年大学学电子琴。“我现在在老年大学报了三个班,经济实惠,跳舞、唱歌一学期各是110元,钢琴一学期是280元。对文艺的追求,让我每天心情舒畅。现在我是老有所乐,还因此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刘峥 李佳 杨帆 覃柳玮 范雅琴 见习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程加胜 黄慧 王璇 张曼舒 彭亚楠 罗弋 统筹:刘功虎)
游客

返回顶部